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母亲的“劳动观”

五月,劳动被礼赞,劳动者被尊崇。我不由得想起母亲的“劳动观”。

勤快不出娇娃。母亲从小被抱养,有两个娘家,但那也只是从一个苦坑跳到另一个苦坑。在苦水中泡大的人,自是懂得穷家不能养娇娃。于是,我们姐弟四个出生后,母亲虽疼爱有加,却没着惯,教我们要勤快。我很小就开始跟着母亲择菜,上学前就要每天早晨起来扫地。稍大些,逢家里插秧,母亲会让我下田去拔秧苗。我经常把秧苗拔断,母亲并没有责骂,也没嫌我添乱,而是鼓励我要战胜对蚂蟥的恐惧。读书后,周末时我要和姐姐一起去割猪草,一篮又一篮,堆得老高了,得保证猪儿吃大半个星期。遇上农忙,必定是全家总动员、老少齐上阵——割稻子、抬脱谷机、装袋、拉草、搬谷子等等。我的力气不够大,便和姐姐一起抬。家里还种了好几亩棉花,是个极费劳力的事。一到假期,母亲会催促我们在前一天晚上写完作业,第二天全体下棉花地拔草。一件件劳动往事,我并没有觉得那有多苦,反而感谢母亲教会了我们生活中勤快、热爱劳动,知道了付出才会收获。

身教重于言传。母亲对我们的劳动教育,并没有说教,而是身体力行,现身说法。我们姐弟四人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不但要管我们的生活,还要打理全家六口人的农田,披星戴月地在田地劳作是常态。为了节省一点时间,她出门时会把红薯饭煨在煤炉上,留一个小火。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饭,偶尔吃一两次,或许不算难吃,但吃多了,实在是难以下咽。母亲即便是晚归很累了,依然会点着煤油灯,边纳鞋底边盯着我们完成家庭作业。除了操持庄稼,家里还养了几头猪和二十几只鸡。也不知母亲哪来的三头六臂,总能将所有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正是受了她那份勤劳的影响,我们姐弟四人各自成家立业,皆保持着勤劳的朴素品质,各自用一双手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

双手不懒就不用愁。大外甥考的大学不太理想,愁云密布,家里人也为他的未来担忧,反倒是母亲出来宽慰大家。她说:“一个人,只要是双手不懒,总会有自己的活法。”从小跟着外婆过了几年的大外甥,读书成绩虽然不甚理想,但也无形中接受了外婆的劳动教育,有个勤劳的品质。大外甥参加工作后,因其勤劳肯干,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家里有人遇到挫折时,母亲总会讲述她刚嫁过来时的困境。那时,家里伸手可摸房梁,小小的米缸都没装满过,甚至连水缸都没有。刚开始,她也失望过、犹豫过,但她始终坚信能用自己的双手克服困难。事实如母亲所愿,她用勤劳的双手让全家吃上了饱饭,孩子都能读书,并翻修了房子,一步一步地过成了让人羡慕的家庭。双手不懒,一切皆有可能。

劳动也是一种幸福。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母亲却告诉我们,“孩子独立后,勤快地做好自己的事,父母就不用再操心,便是最大的孝顺。”我们都记住了母亲的教诲,各自安好。母亲在乡下养老,并没有闲着,依然种着两块菜园地,栽了好些蔬菜、瓜果,还养了好些鸡鸭。我们一回去,母亲便摘几袋蔬菜和瓜果,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鸡蛋鸭蛋,把我们车子的后备箱装得满满的。这是母亲的劳动成果,也是她的爱。母亲常说:“自己一生劳碌惯了。年轻时养活一大家子是一种幸福;老了种些菜园,觉得自己还有用,被需要着,亦是一种幸福。”

母亲的“劳动观”教育了子女。我们亦并将之传承下去,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未来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随机推荐:
皮凳子 圆凳 茶几垫 一次性广告打火机 护臀膏 婴儿 新生 小清新高跟鞋少女 台灯 护眼 书桌 学生 欧莱雅泡泡面膜 usb迷你风扇 印尼电话卡 氟碳漆 金属 揭秘系列 一字肩上衣女 iphone 6s plus屏幕总成 百褶裙大码女胖mm 老人定位器 骨质疏松钙片 推车 婴儿 宿舍收纳挂篮 棉被收纳 瘦身腰带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